当前位置:小毛驴 > 社会百态 > 正文

湖南省马田镇911事件火拼惊动国内外 井岗村和马田村5000人参战事件回顾

我国施行的禁枪政策是有原因的,平民有枪支社会会很不稳定,生活在这样一个和平有序的国度里是一种莫大的幸福。其实在我国全面禁枪之前,也曾有过治安管理一度失控,枪支泛滥的局面,甚至有一些村子的械斗堪比小型的战役。1993年的湖南省马田镇911事件火拼惊动国内外,参战人员多达5000人,堪比一场战役,死伤人数目前还没有公布。下面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马田镇911事件的来龙去脉。
湖南省马田镇911事件火拼惊动国内外 井岗村和马田村5000人参战事件回顾
1993年,湖南有两个村庄因多年的积怨引发大规模械斗,当时有5000多人参与,两村的村长负责指挥村民进行作战,他们分工明确,各兵种协同作战,看起来训练有素,整个过程整整持续了34个小时,在当地公安的干预下才平息这场战斗。

事后,警方一共收缴了4部土炮车、95门土炮、230多公斤炸药,350多米导火索,雷管甚至多达2500多发,还有50多支土枪,250多枚手雷,这样的武力装备完全可以称得上是一场小型的战役。这个事件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轰动,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

震惊中外911械斗事件

说起911,大家第一反应肯定是美国的911恐怖分子事件,但在1993年9月11号,我国湖南省郴州市永兴县马田镇的两个村庄也曾发生过一起大规模的宗派持枪械斗事件,被国内报刊、杂志和电台进行了大量报道,甚至被美国大肆渲染,一度震惊中外,被称为911械斗事件。


那么这两个村庄究竟因为什么闹到如此水火不容的局面?这场堪比小型战役的械斗现场究竟是怎样的激烈场景?让我们拨开历史迷雾,探究事件背后的真相。

事件发生在马田镇井岗村李姓村民与马田村刘姓村民之间,这两个村庄积怨已久,故在1993年9月11号因一个导火索爆发了全面的武装械斗。

中国传统的乡土社会就是一个普遍由血缘社群组成的一种宗族化自治的社区群体,也是皇权不下乡、由乡绅族老作为管理村落组织核心的小共同体形态。

正如《乡土中国》中描写的,乡村社会按照血缘和地缘形成了宗族,把人区分为了自己人和外部人,形成了相应的圈子,并据此进行区别对待。


乡土社会的治理一直有“皇权不下县(乡),县下唯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靠伦理,伦理由乡绅”这一说法。

乡村之间比邻而居,经常可能因为土地、水源或其他资源展开争斗,受封建宗族制度影响,乡村之间的摩擦与打斗经常会变成宗族之间的嫌隙与宿怨,继而容易形成世仇。

两村的积怨

井岗村和马田村就是这样的典型,两村之间一直以来都有摩擦嫌隙。

早在民国17年的时候,马田村的一位国民党省党部的参议员,他公报私仇,借剿灭共产党的机会,带领一个团的兵力在井岗村大肆搜捕地下共产党员,在村内进行了屠杀,造成了井岗村27人被杀的历史事件。

一时间,井岗村许多家庭家破人亡、妻离子散,哭喊声经久不绝,村子里血迹斑斑,至此,两个村结下了世仇。井岗村祖祖辈辈都会口口相传这一血仇,故两个村子仇怨日益加深。

建国后,井岗村一直想向马田村复仇,但是被当地政府及时制止了,但这却不能解决根本性的问题。几十年来,双方一直互不相让,大小摩擦不断。


1993年,马田村刘志强集结了18位村民跑到井岗村的一家综合加工厂打砸抢,共造成经济损失1万元余。县里派了调查组下来对两村进行调解,要求马田村肇事者赔偿井岗村综合加工厂9000余元,并公开赔礼道歉,但是马田村一直没有兑现,两村关系更是雪上加霜。

8月4号,井岗村李国集结了三四百余人在两村的岔路口,打算报复马田村,虽然被公安干警及时制止,但是仍然因为动乱中砸坏了车辆、店铺等,造成了3000余元经济损失。

这次报复虽然被制止,但是井岗村心里一直想找机会再对马田村进行报复。恰巧,8月9日,马田村有三个村民经过井岗村去马矿,遭到井岗村15人毒打,造成1人重伤、2人轻伤的严重局面。

马田村刘志强看到自己同村有三名村民受伤,愤怒不已,在村里集结了一帮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成立了一个“板刀会”,他说:“我们一定要给井岗村那群姓李的颜色看看,以后看到他们一次就打他们一次,非得出了这口恶气。”在两个月内“板刀会”就砍伤井岗村村民高达9人。


县政府也曾派出专门的小组来调节,但是两村的村民已经被仇怨蒙蔽了双眼,每次调查组一走,他们又会进行下一轮的报复。

911械斗事件全过程

1993年9月11号清晨五点半,天刚蒙蒙亮,草上还挂着晶莹剔透的露珠,伴随着鸟儿叽叽喳喳的叫声,马田村一村民刘友义像往常一样早早地起来了,简单吃完了两碗饭一碗粥,穿上了一双墨绿色的解放牌草鞋,用板车一边哼着歌一边拖着一车厚厚的猪油打算到马田煤矿卖钱。

途径井岗村的时候,刘友义被一群李姓村民用刀棍打了一顿,他们嘴里嚷嚷道:“让你们姓刘的天天找我们麻烦,今天非要你好看。”

刘友义一人难以抵挡一群人的进攻,带着一身伤痕,磕磕绊绊跑回了村里,连300斤猪油也被井岗村村民抢走了。


当天早上七点左右,马田村刘方军驾驶着一辆大红色的东风牌汽车经过井岗村的时候,也被一群井岗村居民用刀棒打伤,把他拖下了车,还踹了他一脚。随着一声砰的车门声,井岗村村民踩下了油门,一溜烟就只剩刘方军一个人呆呆地坐在路边。

刘友义回到村里后,村民看到他一身伤痕,纷纷赶上前来问到底发生了什么,听到井岗村村民打了人还抢了300斤猪油,都气不打一处来,当时就有性子急的村民说要打回去,不能让他们小瞧了去。

过了一会儿,刘方军也颤颤巍巍回到了村里,一边走一边嘴里哎呀哎呀地哼着,村民们赶紧上前去扶他,并都急切地问:“你不是开车去马矿去了吗?怎么这个时候回来了啊?究竟怎么搞成这个样子啊?车呢?”

刘方军生气地说:“经过井岗村综合加工厂的时候,来了一伙人,对我一顿暴打,把我拖下了车,车也被开走了。”

这个时候,马田村的村民已经坐不住了,他们纷纷要拿起家伙,找井岗村这一群李姓的人玩命。


他们喊了一群年轻气盛的小伙子,带上刀和枪等家伙,跑到了井岗村李祖希家的杂货店,大喊:“你们敢抢我们村的猪油,抢我们村的汽车,打我们村的人,今天我们也都要抢回来。”

说罢,把店里的东西都乱砸了一通,并拿走了店里值钱的东西。一时间,店里是打斗声、叫喊声、破碎声起此彼伏,结束时是一片狼藉。

李祖希自然也是咽不下这口气,李祖希的女儿在村里敲锣打鼓,控诉马田村村民的恶行。

“我们好好地在家里开着店,来了一群姓刘的,砸了我家的店,还抢了我们的东西,打伤了我家三个人,这哪里还有天理王法。我们姓李的,但凡还有一口气,也不能受这个气。”

于是,两村场面一度失控,井岗村的一群村民首先在联合厂前面搭上了炮台,并拿出了各种火铳、炸药包和枪支等武器,向马田村开炮,马田村也立马架上了土炮台,进行反击,一场大规模的宗族村民械斗就开始了。


这场战斗并不是像大家想的打群架那样,你一拳我一腿,横冲直撞的。这场战斗由双方的村长进行领导,从一开始就十分有序,两村的青壮年几乎倾巢而出,双方有3000多人,甚至集合了10个连的武力。

两村在村长的部署下,迅速占领山坡、房顶、坟头、水塔这样的制高点,布置火力,设置各种哨岗,甚至建立了自己的侦察队、后勤队和预备队,并把村卫生所改成了战时医院。青壮年男人在前线作战,妇女和孩子则负责运送补给、照顾伤员以及加油呐喊。

由于当时中国并没有全面禁止枪支,农村里有很多枪支、土炮、炸药等武器,战场上炮火十分密集,据后来的村民回忆:“当时那个炮一分钟就有十几发,到处都是枪炮声。”

战斗甚至用上了步兵三三制,这是以前战争期间常用的一种作战方式,因为中国经历了长期的战争,村子里的人,也都懂一些基本的作战知识。


村民们后来说:“当时村里,把我们编成一个个连,每个队伍都有自己的作战任务。每三个人当成一个小队,一个人负责正面进攻,一个人负责火力掩护,一个人负责迂回穿插。只要有人受伤了或者打死了,就抬给后面的救助队伍,由预备后补队补上继续作战,坚决要把对方拿下。”

战斗当天,枪炮声、嘶喊声、哭泣声,各种声音不绝于耳,空气里弥漫了硝烟和血腥混合的味道。在双方的激战中,马田村的刘忠猛、井岗村的李常林和李祖之,相继被炮火击倒,被炸得血肉模糊,一命呜呼。各自的家人在战场上哀嚎哭泣,一声声儿啊,响彻天际,村民们发誓要为他们报仇。一时间,两方都杀红了眼。

其实,在战斗一开始的时候,马田公安分局就及时前往制止,但是警察赶去的时候已经是上午九点,两村都已经是炮火连天的局面,民警根本不可能接近两村,民警苦口婆心的劝说声也被掩埋在了此起彼伏的枪炮声中,公安分局及时向县里进行了汇报。


县里立刻进行了安排部署,县长带着70名公安干警在下午两点半左右达到了两村交战的地方,积极做两个村的思想工作,劝说他们停止战斗,安排群众撤离现场,救治伤患人员,并且防止事态进一步恶化。

县公安局立刻向省里汇报了两个村的战斗情况,并等待指示。但是,因为马田村拒不接受政府调停工作,两村战斗一直持续。

9月12日上午12点左右,经过一天的战斗,双方的火力都已经有一些不支,马田村于是派人去周边村落喊了一些人过来帮忙。周边的十几个村落1500多名村民,带着枪支弹药,开着拖拉机等交通工具,甚至还备着一些基本的粮食蔬菜做补给,浩浩荡荡前往马田支援马田村。

马田村一些站岗的村民,看到这一群人来援助自己,都激动地大声呼叫道:“帮我们的人来了,这次非得把他们姓李的打到爬不起来,让他们以后再也不敢找我们的麻烦。”


马田村村民得到了支援,一鼓作气拿下了县里的炸药仓库,抢走750米的导火索,2000多枚雷管,30多箱炸药,一下子得到了充足的武器供给。至此,两村势均力敌的战斗局面,立马变成了马田村对井岗村的绝对优势。井岗村人单力薄,防线全面溃败,部分村民冒着枪林弹雨跑出来请求政府武力制止这场战斗。

下午五点左右,省公安调来的一百多名武警已经达到了战斗现场,和当地的400多名党政干部和公安干警一起制止这场械斗。武警们不顾生命安全冲入人群,放了10枚非杀伤型武器——大型催泪弹,掩护群众撤离,武力制止这场械斗。又经过了两个多小时,这场持续了34小时的特大宗族械斗终于结束。

这场械斗的规模震惊了中外,两村在战斗中使用了手枪、鸟铳、砍刀等杀伤性武器,甚至还有土炮和炸药包这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方圆2平方公里都受到了战火的攻击。参战人员高达5000多人,造成了3人死亡,12人重伤,100多人轻伤的严重后果,财产损失不计其数。


战斗结束后,政府也清理了伤亡人数,安抚群众情绪,尽快安排复工复产;严厉处罚了双方为首的分子,做好善后工作,防止两村再次打击报复;全面收缴械斗武器,防止这样的情况再次发生。

在警方的不懈努力下,一共收缴了4部土炮车、95门土炮、230多公斤炸药,350多米导火索,雷管甚至多达2500多发,还有50多支土枪,250多枚手雷,这样的武力装备完全可以称得上是一场小型的战役。可想而知,如果这些武器不被收缴,又可能引发多大的动乱呢?

中国禁枪历程

在中国的历史上,各个朝代的统治阶级都对枪进行了严加管制,以防止发生暴力革命颠覆政权。

清朝对枪的态度也是一以贯之之前朝代的做法,严禁民间私自制造、销售或者持有枪支。但是,清朝末年,由于国家内忧外患,对这一政策进行了相应变通。清政府允许地主豪绅持有枪支用来对付频繁的人民起义,枪支的专属权由官方向民间扩散。


北洋政府和民国政府期间,对私人持枪均有严格的限制。但是由于当时军阀混战,实际上许多军阀、官僚阶层、大资本家以及地主乡绅并没有遵循持枪的限制,反而大量持有枪支以维护自己的统治。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因为全民皆兵和战场上遗留的大量武器,民间遗留了大量杀伤性武器。

建国后,50-60年代枪支管控政策较为宽松,只有部分公务人员可以拥有枪支。到了60、70年代,枪支管理制度被废止,大量枪支弹药流入民间。80年代枪支管控政策逐渐收紧,重点清理了党政干部的配枪问题。90年代后,我国颁布了最严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枪支管理法》,进入全面禁枪阶段。

共产党经过了多年了战斗经历,十分清楚“枪杆子里出政权”的重要性,因此,一直十分重视枪支的管理。


在解放战争时期,就在解放区大力收缴地主乡绅手里的枪支,每解放一个地区,就会派公安收缴当地的枪支弹药,并建立健全了枪支管理的使用规定。

建国后,我国首先收缴了散存的枪支弹药,重点是地主、富农和反革命分子的枪支。第二,加强了对自卫枪支的管理。第三,加强了对农村猎枪的管理。第四,对射击运动枪也进行了管理。第五,出台了《枪支管理暂行办法》。

60、70年代,社会秩序受到了很大冲击,各地枪支泛滥。70年代末,国家对现有枪支进行了收缴登记,大力清理了非法枪支;在全国范围内换发了新版的枪支管理证件;并严格限制了枪支佩戴人员的范围,严格控制党政干部持枪;大力整顿了射击运动员持枪;严厉打击非法走私、贩卖枪支的行为。


96年以后,我国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枪支管理法》,明确规定了枪支的主管部门是公安机关,规范了配置的范围和条件,完善了相应法律法规,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最严格的禁枪运动。

经过一系列不懈的努力奋斗,我国才有了这样和平安全的治安环境,人们才可以幸福安乐地生活,相比于其他国家,这一切都是来之不易的,我们尤其需要珍惜。根据上面的说明,我想大家对马田镇911事件应该很清楚了。

同类信息

邮箱不能为空
留下您的宝贵意见